30 January 2006

The Snowman

The Snowman (Photographie)
© de Anndou, Paris, 2006

27 January 2006

Oops!… 小心行差踏錯


有沒有試過在精品店打爛人家的陳列品?又有沒有想像過如果你在博物館打爛了價值不菲的國寶,會有甚麼後果?﹗真是「Touch wood」﹗一月二十五日,最令策展人捏一把汗的夢魘在劍橋的Fitzwilliam博物館上演。根據現場目擊者描述,一名男子走在博物館樓梯上的時候,不小心踩到自己的鞋帶被絆倒,不幸地,他彷如慢動作地摔倒在三個清康煦年間的古董花瓶中國,瓶子瞬間化為碎片。當場所有人都震驚得說不出話來。那名男子坐在瓷器碎片上,驚魂未定。當博物館工作人員趕到時候,他只能指自己的鞋帶說︰「這就是罪魁禍首」。這三隻被打碎的瓷瓶年代在17世紀晚期和18世紀早期。在過去40年中,瓷瓶一直被擺在Fitzwilliam博物館窗台上。博物館負責人拒絕透漏該名倒霉的鞋帶主人,但表示他們希望能巴瓷器再拼起來,問題是瓷器被摔得極碎片。是不是很慶幸你的鞋帶很乖巧聽話?﹗

A most nightmarish accident happened to the curators at the Fitzwilliam Museum in Cambridge on 25 Jan 06. An unfortunate visitor tripped over his shoelace and fell as if in slow motion. He landed in the middle of the 3 priceless Chinese vases and they splintered into a million pieces. The Fitzwilliam Smasher was still sitting there stunned when staff appeared. Everyone stood around in silence, as if in shock. The man kept pointing to his shoelace, saying, "there it is; that's the culprit". The set of three 300-year-old Chinese vases had sat happily undisturbed on a windowsill at the bottom of the staircase for a good 40 years. The ornamental vases hailed from the Qing Dynasty, reign of Kangxi (1662-1722), and were painted in enamels in the famille verte palette with traces of gilding. The museum said they are going to repair the three vases and review the display policy of other antiquities in display. In a survey after the accident, the most frequent expression form museums and spectators are "Touch wood!" and "Thank God it wasn't me!"
Image: Before the fall ... two of the Qing dynasty vases that were shattered by a museum visitor. (Image from Fitzwilliam Museum)

24 January 2006

出口藝術

世界刮起大東風。繼「女子十二樂坊」的賣弄東方情調外,中國的藝術品又有新創意,這次肯定將成為世界奇觀,包管大家看得目瞪口呆。說的是「頭頂上的芭蕾」 -- 雜耍加芭蕾舞的中國版《天鵝湖》。由吳正丹演出的「東方天鵝公主」在「羅巴王子」魏葆華的頭頂懸空獨立,仿佛一祇純美的白天鵝完成「Arabesque」360度高空旋轉,再來一個180度向後彎腰,完美的技藝和合作,征服了世人、震驚了國際舞台的藝術家。這對王子公主已成為世界焦點,摘下無數國際金牌的同時,亦為本為僵化的中國雜耍開闢了一條新道路。中國版《天鵝湖》沿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但故事內容稍作更改,以王子夢見一位美麗的女子被邪惡的老鷹變成天鵝作端,於是王子開始一段尋夢的歷程,他走遍歐洲、非洲、中東,南亞,最後來到中國的北京,這一安排使得雜技劇團得以通過舞蹈和雜技的形式充份展示各個地域不同的色彩。在紫禁城內,王子終於遇見了他的中國天鵝公主。今年,這個中國雜技版《天鵝湖》將出品至俄羅斯、日本、德國及美國等地作全球巡演。


Another Chinese Art is ready to be exported. The unconventional blend of classical balle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acrobatics in the Chinese version Swan Lake is sure to stun the world with the delicate Oriental Swan Princess, Wu Zhengdan pirouetting aloft on the shoulder and outstretched arm of the muscular Prince Siegfried, Wei Baohua. She then rose up, stunningly, on pointe on Wei's head with another pirouette in Arabesque. This is the radical reworking of Swan Lake by the Guangdong Military Acrobatic Troupe which is said to open up a new direction of Chinese acrobatics. Set against the original music of Tchaikovsky, the new version opens with Prince Siegfried dreaming of a beautiful girl who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swan by an evil eagle, a vision that propels him into a quest that takes him from Europe through Africa, the Middle East and South Asia before landing him in Beijing — a journey that provides the acrobatic troupe with ample opportunity for displays of local color. There, in the Forbidden City, he meets the young Chinese swan-woman he will make his bride. This West-meets-East take on Swan Lake is emblematic of the broad shift under way in China as state-sponsored cultural institutions move toward more market-oriented offerings. Now, the acrobatic Swan Lake is setting off for a world tour to Russia, Japan,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year.



吳正丹演出的「東方天鵝公主」在「羅巴王子」魏葆華的頭頂懸空獨立,仿佛一祇純美的白天鵝完成「Arabesque」360度高空旋轉。(相片鳴謝︰上海城市舞蹈團)


四小天鵝被換成了四小青蛙,以手代腳翩翩起舞,還有32只天鵝旱冰群舞的大場面。(相片鳴謝︰上海城市舞蹈團)

20 January 2006

法國人的小可愛

在香港的時候,很喜歡看 Stella Artois 的啤酒廣告,因為裡面充滿著法式幽默。早期的啤酒廣告是「被盜的遺願」。骨瘦如柴的老農夫臨終時的遺願,是懇求的老婆大人讓他爽快地喝上一杯 Stella Artois 啤酒。兒子千辛萬苦地找來神父和手中那珍而重之的啤酒。在馬車的顛沛路程中,望著手中的啤酒,兒子的心情憂鬱得很,想起老父一生勞碌,還未曾及時享樂便要完蛋,太可惜了﹗但手中那晶瑩剔透的啤酒,喝不到自己亦要抱憾終生。一輪掙扎後,終於受不住那如沙漠甘露的啤酒的誘惑,一傾而盡﹗回到病床邊,對著父親急切期待的眼神,只好指著身邊的神父,暗示是他是喝了那啤酒。老農夫過度傷心,死不冥目,洗禮也不用了。

另一個廣告,是「專業的酒吧侍應」。火車的顛沛影響了侍應的工作表現,於是他不聲不響地弄斷火車卡,回來時,整理整理領口的煲呔,一幅神聖專業不可侵犯的模樣,為的,只是要倒出一杯完美的啤酒。

來到法國,很想知道他們這種幽默體現在甚麼地方。雖然還未找到答案,但法國人的小可愛,已經讓我覺得好玩。

剛到法國時,很喜歡他們的公共垃圾袋。那是一個透明印有綠色字樣和巴黎市政府的字眼的袋子。結構很簡單,從墻身伸出一個綠色鐵圈,圈上是綠色鐵蓋,下面是透明袋子。簡潔、輕巧、環保、雅觀。後來,才知道,這種新垃圾袋是 9.11 後開始取代原本的垃圾桶,原因是防範有人在垃圾桶裡放炸彈。同時,巴黎市內的垃圾袋數目大量減少,而且這種塑膠袋不宜放煙頭,結果街上隨地抛垃圾的人越來越多,尤以煙頭為甚。

巴黎市容另一大敵是喜歡隨處小便的法國男人,我認識的法國成年男人中,沒有一個人否認自己曾這樣做。巴黎唯一免費的洗手間就是麥記,其他的,無論是百貨公司、火車站、機場、街邊的公厠間,一律請付費﹗結果,根本沒有人使用男洗手間,大家都在路邊解決問題了。法國政府用於清理尿蹟的錢肯定比經營公共洗手間的收入高幾倍。可能這是他們創造就業機會的一條龍式設計。

朋友說,法國男人路邊小便,最壯觀的,要數每年一度的「巴黎白夜」 (la nuit blanche)。通宵達旦的藝術娛樂活動在每年十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至星期日發生,大家當然要以啤酒助慶。大吃大喝後,你會看見一個個男人 (此時,相信非法國人也已加入戰場) 秩序井然、奉公守法地排著隊,一個接一個地在路邊最壯的那棵梧桐樹邊放下三兩二,給它施施肥。

不知英國紳士看到如情如景,會如何評價法蘭西文化?﹗忘了在哪裡看到這樣的一個小故事。十九世紀末,一個英國紳士晚上在塞納河畔漫步,欣賞著巴黎浪漫怡人的建築和風情。當他走在聖母院橋邊時,遇到兩位一起小便著的法國男人。他們一邊小便、一邊繼續談笑風生。當英國紳士經過他們身邊時,他們還不忘舉起帽子行禮,「Bonjour﹗」英國紳士啼笑皆非,一時不知如何反應﹗

法國人喜歡打招呼,家人、朋友、同事見面固然一定親面。每天早上回到辦公室,要續一和同事親臉說早安。如果你生某某同事的氣,給他 / 她最大的懲罰就是只跟她 / 他 握手不親臉,這懲罰可真不可思議﹗

朋友聚會,每次有客人來到或離開,都要走一個圈,和在場的每一個人親吻,女孩是不管認不認識,一律親臉,男與男則可選擇握手。結果,每次聚會,如果有十幾個人,就有二十多次的集體親吻儀式。

有一次,學校開研討會,所有的研究生和教授均需出席,是開學以來最大型的聚會。原定早上九點開始,結果九點半才讓學生安排好位置,雖然已遲了半個小時,但教授們還得不慌不忙地相互親吻一翻,直到十點鐘才正式開始研討會﹗

這種不慌不忙地親吻說再見,有時幾乎到了自私的地步。曾親眼目睹,火車到站時,兩個女孩在車門前說再見,在月台等上車的乘客禮物地讓她們先下車。誰知她們竟花了數十秒時間來說再見,最後還要來四個親吻才下車,結果車門差點要關上了。

在巴黎,如果你進入人家的店,不打招呼,可真是犯了野蠻罪,是為野蠻人也。一眼就被人家看到你是個中國人來﹗在超級市場付錢,輪到你時,記得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說聲 「bonjour﹗」不然,包你沒有膠袋用﹗

法國人做甚麼事都不忘打招呼,連跑步時也如此。我住的地方有一個很大的公園,很多人在那裡跑步。他們氣喘噓噓地跑過你身邊,剩下最後一口氣也要給你抛下一句 「bonjour﹗」在你還未來得及反應時,他們已經跑遠了﹗

18 January 2006

English and French - on french as a language (2)

一切從法文說起 ……
文字 / 丁燕燕

Grace Magazine / 2007.06

我們學習英文的方法,向來不講究字源,結果有很多單詞都是靠死記。當然,要大家研究字源、詞源,又委實痛苦,畢竟,大家都不是語言學家。

學了法文後,發現法文比英文有邏輯得多。(請暫且不要挑戰我關於法文名詞裏無理性可談的陰、陽之分﹗) 雖然英文、法文同屬拉丁語系,但法文又較英文接近拉丁文。由十二世紀法國的第一間大學 – 索邦大學在巴黎第五區成立至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六百多年間,法國的大學都以拉丁文授課。當時,拉丁文絕對是身份和學術的象徵,故此,巴黎第五區這個大學城亦有拉丁區之稱。

想談談數個英文單詞,都是以前念書時不明白為什麼這樣的,現在有一點恍然大悟的感覺。

第一個字,是 surprise。這個字一點也不像英文,英文字裏很少出現 "rpr" 的組合,很多人把它念成 "supplys",有些人乾脆讀作 "supply"。這個字以法文來理解則變得合情合理。它可拆為 "sur" 及 "prise"兩部份。法文的動詞 prendre 有 take 及 get 的意思,它的過去分詞是 pris,如果授詞是陰性的話,則加上 "e",變成 prise。像英文的過去分詞一樣,可作形容詞用。Sur 有「在上面」及「當場 / 隨即」的意思。所以法文動詞 surprendre 有「當場捉住 / 撞見 / 無意中碰見」等意思,而其過去分詞 surprise (etre surpris/e de) 就是 being surprised with 的意思,所以英文解為「驚訝」,是不是有點驚訝?﹗

第二個字,是bibliography這個大學論文必定要加的環節。為什麼 bibliography 解作參考書目?它的寫法和book這個字毫無關係。原來以前天主教盛行的時候,天下間只有一本書稱得上是書,這就是聖經 -- The Bible。Bible這個字就等於 the book,the only book﹗所以由它演變出的字彙還有 bibliopole -- 「書籍商」、bibliophile -- 「愛書的人」、bibliophobia -- 「怕書的人」等。你屬哪一類?法文單詞bibliothèque -- 「圖書館」就是 "biblio" 加 "thèque"。"thèque"是「館 / 庫」的意思,所以法文裏有 cinémathèque、discothèque (迪士哥,因為那裏有很多disc?)。至今還不明白的是,為什麼英文的圖書館是library,而法文的librairie則解作書店?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亦是源自學習法文,但結果發現和法文沒有太大關係。September (九月) 這個字和法文的 Sept -- 「七」 應同屬一個字源,查究後,發現原來古羅馬時,每年只有十個月,一年之始是 25 March。March作為第一個月,數下去,September 就是第七個月,October 第八個月,即來自拉丁文的 "octo",例如 octopus – 「八爪魚」;octagon -- 「八角形」。November 來自拉丁文的 "novem" -- 「九」;December則是 "decem" -- 「十」的意思。

直至西元前700年,古羅馬國王 King Numa Pompilius 掌政時才加上January 及 February兩個月份,每年由原本的304天變為364天。後來,因為羅馬人迷信雙數不吉利,就索性加多一天,變成一年365天。 還是凱撒大帝在西元前45年,將一月一日定為一年之始,即現行的西曆 -- Gregorian calendar。法國還是到1564年才採用新月曆,英國則於1752年才正式改制﹗而中國當年是1911年開始的﹗

新加上的 January來自羅馬神話裏的門神 Janus,February 則是以潔淨之神 Februus 為名。羅馬人好戰,一月及二月的寒冬無法出戰,所以備受輕視。反之,三月就是好季節,是一年的開始,可以征戰了。所以三月是以戰神 Martius 為名。四月則來自拉丁文 Aprilis -- 「開放」,有「繁花怒放」的意思。五月是育沃女神 Maia 的天下,是結果收成的時節。六月是 Jupiter 的妻子 Juno 的月份。

July 這個字,來自凱撒大帝 Julius Caesar。他生於這個月份,所以將此月份命名給自己。他的養子Caesar Augustus,即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皇帝,亦不甘輸蝕,將八月命名為自己的月份,而且還要和凱撒大帝平起平坐,一樣要有31天,於是,便從二月那裏偷來一天,是以二月特小,七月八月又連續兩個大月﹗

16 January 2006

法式聖誕

在法國,聖誕是家庭大團圓的節目,其意義及重要性就如中國人的大除夕團圓飯 和 農曆新年。在外地工作、讀書的都會趕回家過聖誕,平安夜晚上,一個大家族一起在家用膳。而為了這頓飯,主人家要準備大半個月,甚至大半年。記得剛過去的聖誕節,在法國家庭和他們一起「團年」,就吃上了幾個月前開始準備的鵝肝醬。三天三夜的盛宴後,就是Boxing Day拆禮物的時候。這又是一個月前各人開始搜羅、為每人準備的禮物。

法國人過聖誕,除了吃就是喝,所以聖誕節就是見證法國人懂吃懂生活懂享受的最佳時機,當然也可以跟著吃盡法國美食。可以說,我吃過的最特別、最出名的法國菜都是在聖誕節「黐餐」黐回來的。

既然聖誕大餐如此重要,沒有家庭的單身漢就顯得更加淒慘。今年的聖誕節,巴黎市政府就安排了免費聖誕餐,招呼所有孤家寡人或無家可歸的可憐人。一些貧窮的家庭因為負擔不起昂貴的食物,也就索性帶著小孩來吃慈善餐。而這些小孩的來臨,又為食堂增添了不少生氣和笑聲。

一對戀愛中的未婚男女,總是女的要到男家過聖誕,這是一個接納的信息。很多男孩第一次帶女朋友回家見家長,都是趁著聖誕節,所以這又是感情趨向穩定的表示。如果你的法國男朋友帶你回家過聖誕,那就恭喜你了,你已經可以登堂入室了﹗只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甚麼總是以男家為重,真是女生外向得如此緊要?﹗曾經親眼目睹一對男女從西班牙回法國過聖誕,女的家也不回就直接來到男家。結果要平安夜晚上家人打電話到男家,才知曉她已平安到了法國﹗

聖誕節這一頓飯,同時又揭示了法國的另一個問題︰家庭問題。在法國,每三對夫婦裡,就有一對離婚,離婚率雖不是全球最高,但65%已是不得了。離婚後帶著孩子再婚的亦為數不少。曾經試過和八個人同桌吃飯,他們就是四對各自帶著小孩離婚後再和新伴侶同居的中年男女。這樣的家庭,他們稱之為 les familles composées (結合式家庭)。有時,他們還會自己打趣地說,這還會再製造 les familles decomposées、recomposées、redecomposées, etc. 這些家庭中,有一些無辜的小孩,不知要到哪裡過聖誕,和父親過?還是和母親過?和父親的新家庭過?或是和父親的新女朋友的家庭過?結果是,這裡過過,那裡亦過過。聖誕期間,一個小孩在電台 phone-in 節目中說,我本時跟祖父母過,現在很高興,因為我可以週圍吃飯去﹗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今年聖誕後,ebay的生意特別好。因為很多人把收到的、不中用的禮物拿上網拍賣去了﹗法國人最愛送的禮物是瓷器,整套整套的瓷製盤碟是婚禮的最佳禮物,聖誕節亦不例外。你現在到ebay上去,就像找到無數的瓷製花瓶、碗碟、排設等。

14 January 2006

L'Art Russe 俄羅斯藝術 〈一〉


Il'ia Efimovich Repin
They Did Not Expect Him (1884-88)
Oil on canvas, 160 x 167 cm
Tretiakov Gallery, Moscow

對革命前的俄羅斯藝術幾乎是沒有認識,知道的,大概就只有活躍於西方的現代抽象藝術家Kandisky。這幅畫為俄羅斯現代藝術大師列賓Repin的作品,是日前到奧塞博物館參觀俄國藝術展才第一次看到的,畫家的名子也是初認識。

這個作品在芸芸三百多幅畫中帶給我最大的震撼。可以說,在現代畫壇中心的歐洲大陸,如此社會寫實的作品是極為少見,而畫中表露的情緒是西方畫家所沒有親身經驗的,但對於中國人來說,卻有感同身受的「親切感」,這種感覺叫作 「民族的苦難」。

題目直譯為《他們沒有期待他》,或意譯為《意外的訪客》。描寫的是一個平凡的小家庭在歷史巨流中被吞噬,被掩沒,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更無從抗議。父親意外獲釋回家,妻兒四人趕起身迎接的一剎那,是喜出望外,是充滿渴望,亦是無限的悲從中來,彷彿經歷了千年百載的生離死別,那百感交集的一剎,在畫家的筆下化為永恆。

畫中人物神情各異。小女孩一臉的疑惑和驚愕,是因為她不認得這個造訪者?是因為這位不速之客的落泊、滄桑使她害怕?小男孩似乎認出是父親來了,興奮中夾著幾分敬畏。鋼琴邊的大女兒是喜悅的,因為她還沒來得及看到父親的面容,但你幾乎可以想像,兩秒鐘之,她將會變得如何心痛、慘淡﹗身穿黑衣的妻子趕忙站起身來,在驚愕中彷彿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雖然看不到她的臉,但她的雙眼必定是睜得大大的,把丈夫整個身體都蓋了起來。這一秒間,她的生命已完全融入在他的生命裡。丈夫呢?身上的大衣磨破了,鞋子也穿了洞,消瘦的臉龐只剩下兩夥烔烔有神的眼睛,炙熱而鎮定地燃燒著,只是手上緊捏住的帽子,洩露他內心的激動和緊張。他的身體受著磨難,他的意志依然堅定。雙眼急切地詢問每一個家人,彷彿要把他們都吞近肚子裡,好讓大家以後永不再分離。

這是一個革命之家的形象,也是無數受到政治逼害的人的寫照。從彈鋼琴的女子與家中的陳設,我們可以猜想這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在188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激進革命分子刺殺身亡後,政府加強對民粹派知識分子的控制與迫害。畫中的丈夫、孩子的父親是可能是民粹主義社會運動的成員,遭逮捕後,家人原本以為他不可能活著回來,但他卻意外地回家了。列賓作品中這位革命家的容貌,在背後光線的襯托下,顯出其剛毅不屈撓的精神。

這樣的一幅作品,遠看並不特別吸引,近看郤越看越震撼。畫中表現的,只是一秒間的情境,但它郤能讓你聯想到前前、後後,以至某段歷史空間的社會現實,並為之深深感動,這就是藝術的表現力。畫家用顏料與畫布見證了這個時代。

11 January 2006

下大雪










放了一個月的假,聖誕加新年,真叫人永遠懶洋洋的。在法國中部的小鎮 Bourg-en-bresse 過聖誕節,剛好下起了大雪。三日三夜的鵝毛飄滿地,大大方方地讓我見識她的威力,竟在地上積了二十多厘米的白雪。看,我多努力地鏟雪﹗

7 January 2006

6 January 2006

1 January 2006

Le Cygne (extrait) -- A Victor Hugo

- Charles Baudelaire

......
Un cygne qui s'etait évadé de sa cage,
Et, de ses pieds palmés frottant le pavé sec,
Sur le sol raboteux traînait son blanc plumage.
Près d'un ruisseau sans eau la bête ouvrant le bec

Baignait nerveusement ses ailes dans la poudre,
Et disait, le coeur plein de son beau lac natal:
'Eau, quand donc pleuvras-tu? quand tonneras-tu, foudre?'
Je vois ce malheureux, mythe étrange et fatal,

Vers le ciel quelquefois, comme l'homme d'Ovide,
Vers le ciel ironique et cruellement bleu,
Sur son cou convulsif tendant sa tête avide,
Comme s'il adressait des reproches à Dieu!

Le Cygne
(2006)
Photographie © de Anndou
II
Pairs change! mais rien dans ma mélancolie
N'a bougé! Palais neufs, échafaudages, blocs,
Vieux faubourgs, tout pour moi devient allégorie,
Et mes chers souvenirs sont plus lourds que des rocs.
......

See Comment for English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