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February 2010

帝國反擊—現代印度藝術展

文字 / 丁燕燕
圖片提供 / 倫敦薩奇畫廊
原文刊載於「明日風尚」2010年2月號


繼《再起革命—中國當代藝術》、《揭開面紗—中東新藝術》及《抽象美國—新油畫和雕塑》三個大型展覽後,在國際藝壇舉足輕重的私人美術館薩奇畫廊 (Saatchi Gallery) 於一月二十八日為其新展覽《帝國反擊—現代印度藝術》舉行開幕禮,展出來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的26位藝術家新作。

自2008年年底遷入倫敦Chelsea,正式座落佔地七萬平方公尺的約克公爵總部大樓後,薩奇畫廊推出的四個大型展覽一致地體現了這位廣告鉅子Charles Saatchi的個人品味及商業操作。薩奇向來以大膽創新加上獵奇、炒作的作風而備受爭議,新空間、新展覽繼續於國際藝術市場推波助瀾,繼中國當代後,中東及印度將成為下一波市場炒作對象。

當然,印度當代藝術在國際市場的興起絶非薩奇一人的功力。中國和印度當代藝術受到國際矚目同樣有其特定的政治經濟背景,因為兩個國家都是亞洲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現在也是經濟上最受矚目的發展中國家,因此在各個方面的發展和變化都引起關注,其中藝術也不例外。印度在商業和國際上的成功使其藝術也逐漸繁榮起來,孟買、德里和班加羅爾等地相繼開設了多家畫廊,甚至擴展至歐洲和美國。但藝術的快速發展遇上了近期的經濟危機,引發了一個關於自身文化和全球化的思考。曾有收藏家這樣評價印度的獨特情況︰「印度有著極為複雜的政治環境,民族、宗教等問題刺激人們有感而發,恐怕連普通人都會有自己的思考,這就更容易有豐富的當代藝術了。」


如說印度老一代藝術家跟隨西方藝術傳統的話,那年輕的一代已成為了整體藝術進程的其中一部份。他們樂於借助新媒體,特別是錄像和攝影,來探索個人對這個新世界的反應,他們的藝術指向也來得更直接,個人認知與傳統文化、世界觀等均是重視、反省的對象。比如Subodh Gupta的作品「UFO」就是把七八千件不銹鋼日用餐具堆積起來,焊到一起天外來客、人類共同關注的UFO形象。另一位藝術家Jitish Kallat的作品「公共通告二號」以四千五百件骨頭砌出甘地1930年的和平抗議講辭,在今天「以暴易暴」的全球反恐下,甘地一生呼籲的和諧永存的印度或世界以失敗告終。另一個重要主題是近期的城市擴展,移居等等,都成為藝術創作的素材。此次展覽將展出多位知名藝術家和新晉藝術家的作品,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在英國展出過。其中包括Atul Dodiya、Chitra Ganesh、Rajan Krishnan等26人。


無論是看好印度這個經濟實體的未來,還是懷著濃重的獵奇心理,西方收藏家對於印度當代藝術的青睞,已經帶來了印度當代藝術的非常規發展。薩奇畫廊能否透過是次大型的展覽將這些藝術家推上國際藝壇,再次左右潮流的趨勢,仍要看藝術圈內人對薩奇畫廊今後展覽的回應了。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 Indian Art Today
Saatchi Gallery
29th January - 7th May 2010

Captions: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 Indian Art Today, Exhibition catalogue.

Subodh Gupta,U.F.O,2007. Brass utensils, 114 x 305 x 305 cm.
Jitish Kallat, Public Notice 2, 2007, 4,479 fibreglass sculptures, dimensions variable
Chitra Ganesh, Tales of Amnesia, detail (Godzilla),2002-2007.

5 February 2010

75th Whitney Biennial

文字 / 丁燕燕
圖片提供 / Whitney
原文刊載於「明日風尚」2010年2月號

要在經濟不景氣下為當代藝術測溫絕非易事,但作為世界藝術之都紐約的唯一雙年展,Whitney雙年展對此重任無可推辭。對策是精簡、集中、明確。今屆雙年展不設題目,但以「2010」指示策展方向,繼續以發掘年輕藝術家、展示創作實驗為目標,參展的五十五位藝術家,最年輕的是23歲攝影師Tam Tran,最老資歷的是75歲的概念藝術家Lorraine O’Grady,其他著名藝術家包括George Condo、波蘭出生的Piotr Uklanski 及美國藝術家Charles Ray。

今屆的另一先創性,是每位藝術家只限一件或一個系列的作品,避免了往屆雙年展的「小型個人回顧展」現象,而五層樓的展場各有特色,如錄像及短片將獨立於三樓展出,而美術館館收藏則移師五樓。今屆雙年展由著名的意大利策展人Francesco Bonami 聯同助手Gary Carrion-Murayari共同製作,兩位策展人說明,雙年展的重要性是預示未來,創新及前瞻性依然是取決原則。

2010第七十五屆紐約Whitney雙年展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25 Feb - 30 May


Captions:
Tam Tran, Battle Cry, 2008 Digital Print, 61 x 40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Pae White, Smoke Knows, 2009 Cotton and Polyesther, 290 x 655cm. Photograph by Fredrik Nilsen

2 February 2010

Louise Bourgeois 回顧展

圖片提供︰法國龐畢度中心 及 藝術家本人

如果你在東京或紐約街頭碰到一隻巨大無比的蜘蛛雕塑,如果你第一次看到大蜘蛛而不覺得牠討厭可怕,那你就得感謝女雕塑家Louise Bourgeois。1911年出生於法國的Bourgeois,父母皆為古董織毯的復修匠,耳濡目染下,針織、線與針等元素在日後Bourgeois的作品中隨處可見,最終演變為象徵母愛與關懷的大蜘蛛雕塑。Bourgeois 於1938年移居美國,作品風格深受抽象派及寫實派的兩極影響,五十年代她以木雕為主,六十年代轉為石膏及乳膠的探索,七、八十年代則以大理石及銅塑為主。九十年代,這位高齡的雕塑家開始以進行以「童年回憶」為主題的大型環境雕塑。現齡97歲的Louise Bourgeois未有停下她的工作,但轉向較輕巧的布料、衣物等為創作元素。


今年三月五日至六月二日,法國龐畢度中心將與英國泰德現代 (Tate Modern) 合作,為這個享譽國際的女雕塑家舉行十五年來的首個回顧展,於六樓及四樓兩個展廳展出二百多件雕塑、繪畫、素描、版畫等作品。

Louise Bourgeois
巴黎龐畢度中心,展期︰三月二日 – 六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