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September 2008

David Trubridge的木條傢俱

文字 / 丁燕燕
(相片提供︰David Trubridge)
原文刊載於「明日風尚」2008年04月號



David Trubridge的設計以簡潔而優雅的線條見稱,無論是一張椅子、一盞燈、或是一個木製小盤子,均給人輕盈、寫意、舒適不作狀的美好感覺。竹、木、紙等的運用,更使作品處處流露大自然氣息。1951年生的英裔設計師Trubridge本為航海建築師,畢業後投身設計行業,後來遷居紐西蘭。Trubridge的設計關注環保、資源再生等問題,他嘗試用高品格和低衝突的設計,將藝術和手工藝的區別刪除。他的作品結合高超的手工藝、雕刻手法與電腦設計技術,現主要由意大利Cappellini公司生產。

http://www.davidtrubridge.com/

12 September 2008

英國首家華人五星級酒店

文字/ 丁燕燕
(相片提供︰羊城東方酒店)
原文刊登於「明日風尚」三月號


「中國風情」近年成為市場賣點,二、三十年代的夜上海更是西方世界想像中的極品東方風韻。七月在英國曼徹斯特市 (Manchester) 開張的羊城東方酒店便以此為設計主題,將一個建於1880年的維多利亞時代棉花倉庫改建為五星級Boutique Hotel。這是英國首家華人開辦的高級酒店,投資近900萬英鎊,歷時四年,由被《酒店雜誌》譽為英國首十名設計師之一的Roberta Fulford操刀,以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的風尚為基調,主要採用黑色、橙色、米色系列,大量運用中國屏風、深色木地板及漆木傢俱等。

48間客房分「中國房」、「東方套房」、「帝王套房」等標準,價格由200至700英鎊不等。每個房間的傢俱排設、裝潢均各有不同。賓客更能每天選擇不同的香薰氣味以配合心境。除了應有的商務、逍遙、餐飲等硬件及軟件設施外,酒店還別開生面地開設了一個香檳酒吧Oku及三輛象徵夜上海年代的「黃包車」。另一富東方特色的設施便是spa及按摩,為應付商務客人的需要,酒店更推出舒緩時差徵症的水療按摩。

羊城東方酒店 http://www.yangsingoriential.com/

6 September 2008

布魯塞爾設計節

文字/ 丁燕燕
(相片提供︰©Design September Festival)
原文刊登於「明日風尚」三月號

於2006年比利士時裝及設計年首度推出的Design September布魯塞爾設計九月節,今年自立門戶,於九月七日至三十日期間開展為期三周的首屆設計大賞。結集五十多個大型活動,內容形式包羅萬象,相繼推出的活動包括有大型主題展覽、研討會、放映、辯論、工作坊、跳蚤市場、都會雜耍及游擊形式的設計展示pecha kucha。涉及的範疇除時裝、珠寶、傢俱、燈飾等外,焦點展出還包括平面設計、包裝、食物及園林設計等。今年的焦點活動為一國際性會議,屆時多位著名設計師如Ron Arad、Patrick Jouin、Marten Baas、David Trubridge等均會出席分享。設計節期間,十多位布魯塞爾著名設計師更會首次開放工作室及接見公眾。另外,數家餐廳將以「立體主義」為主題,推出特色菜餚響應設計節,增添節日氣氛。

布魯塞爾向以卡通漫畫走天涯,從Hergé的《丁丁冒險記》到Philippe Geluck的肥猫,這些卡通人物可謂「登堂入室」,布魯塞爾數家大小型的漫畫博物館,但設計博物館郤遲遲未見踪影。是次設計節可說是布魯塞爾謀求新出路的招數。一直以來,這座城市被周邊高舉創意工業牌的倫敦、巴黎、柏林重重包圍。荷蘭的Droog Design團隊多少為她起了示範作用,要揚名國際,還得群策群力。設計節的策劃人許下大志,「布魯塞爾將會成為設計之都﹗」

Design September Festival
2008年9月7日至30日
1 : Jurgen Bey, Project for “Eigen huis” magazine, met the assistance of Silvijn v/d Velden & Christiaan Oppewal / 2002.
2 : View of Design Market
3 : Green Design : Bol-wow by Hella Hernberg © Globe Hope

3 September 2008

「大」的迷思

文字及攝影 / 丁燕燕
原文刊載於「優雅雜誌」九月號

當代藝術除了驚人的天文數字式標價外,作品的體積也越做越大,尤其是裝置藝術。除了市場因素的影響外,有些作品的確是在擴大了以後,才有了藝術效果。「大」,給觀眾帶來視覺的震撼,也能增添作品本身的想像空間。加上今天的美術館越建越大,展出空間的設計也越來越靈活,幾乎每一道牆都可以拆下來,容納藝術家的龐大作品。今年的瑞士巴塞爾藝術展中,數件絕大的裝置作品成為了頭號目標。


走到展館的門口,你不用購票進場就能感受到作為最大的當代藝術展銷會的巴塞爾的那股「霸氣」。瑞士藝術家Ugo Rondinone的12座面具雕塑作品 – 「MOONRISE.east」-- 占地15 x 28米,每個面具高達三米,表情誇張怪異,有點像是網路上的奇趣心情標誌。它們的線條簡單而富表達力,擴大至三米高後更顯得笨重而可愛。在露天平臺上展出,觀眾可以隨便撫摸它們,兩者之間的互動,更成為了攝影師的理想鏡頭之選。

在雕塑群身後的,是奧地利藝術家Thomas Baumann的動力裝置作品「WAK – 潛進水裏」。這是一件環境裝置作品,以展館外原有的噴水池為靈感,加上石頭、玻璃管道、機械等的配合,把噴水池改裝為浪濤泉,蠻有乘風破浪的感覺。旁邊的作品「Inversion」是美國概念藝術家Roxy Paine的作品,12米高的雕塑把世界顚倒了,埋藏在地裏的樹根向著天空生長,大自然原來的規律都不能再正常運作,不受控制也超乎人類文化的理解範圍。

而在展館裏的Art Statement項目裏,更是不大不展出的。日本藝術家Takashi Murakami展出了重達8 公噸,高5.5米的雕塑「Oval Buddha」,開幕禮中,作品就以八百萬美金被買走了。另一巨型作品是瑞士藝術家Thomas Hirschhorn的「Hotel Democracy」,44間客房以報章雜誌作為牆紙,報導的新間及裝置的內容都是以一個個爭取民主自由的故事為主題。而我最感興趣的,是簡約藝術家Carl Andre於生前創作的裝置作品「With Lament for the Children」(1975/1996)。一百件18 x 8 x 8吋的水泥塊平鋪十行,簡單的概念、嚴謹的設計,冷靜得幾乎不近人味的風格與它的題目呈現衝突。

在Carl Andre的這件作品中,「大」也成為了一種必須,只有大,才能看到它的線條和構圖;只有大,才能使觀察感受到它的落漠和蒼涼。這,正正是minimalism 的完美呈現。










圖片說明︰

1. 瑞士藝術家Ugo Rondinone的12座面具雕塑作品 – 「MOONRISE.east」, 2007
2. 前方︰奧地利藝術家Thomas Baumann的裝置作品「WAK – 潛進水裏」, 2008 旁邊為美國概念藝術家Roxy Paine的作品「Inversion」,2008
3. 瑞士藝術家Thomas Hirschhorn的「Hotel Democracy」, 2008
4. 日本藝術家Takashi Murakami的巨型雕塑「Oval Buddha」, 2007
5. 簡約藝術家Carl Andre的裝置作品「With Lament for the Children」(1975/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