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於「優雅雜誌」九月號
當代藝術除了驚人的天文數字式標價外,作品的體積也越做越大,尤其是裝置藝術。除了市場因素的影響外,有些作品的確是在擴大了以後,才有了藝術效果。「大」,給觀眾帶來視覺的震撼,也能增添作品本身的想像空間。加上今天的美術館越建越大,展出空間的設計也越來越靈活,幾乎每一道牆都可以拆下來,容納藝術家的龐大作品。今年的瑞士巴塞爾藝術展中,數件絕大的裝置作品成為了頭號目標。
走到展館的門口,你不用購票進場就能感受到作為最大的當代藝術展銷會的巴塞爾的那股「霸氣」。瑞士藝術家Ugo Rondinone的12座面具雕塑作品 – 「MOONRISE.east」-- 占地15 x 28米,每個面具高達三米,表情誇張怪異,有點像是網路上的奇趣心情標誌。它們的線條簡單而富表達力,擴大至三米高後更顯得笨重而可愛。在露天平臺上展出,觀眾可以隨便撫摸它們,兩者之間的互動,更成為了攝影師的理想鏡頭之選。
在雕塑群身後的,是奧地利藝術家Thomas Baumann的動力裝置作品「WAK – 潛進水裏」。這是一件環境裝置作品,以展館外原有的噴水池為靈感,加上石頭、玻璃管道、機械等的配合,把噴水池改裝為浪濤泉,蠻有乘風破浪的感覺。旁邊的作品「Inversion」是美國概念藝術家Roxy Paine的作品,12米高的雕塑把世界顚倒了,埋藏在地裏的樹根向著天空生長,大自然原來的規律都不能再正常運作,不受控制也超乎人類文化的理解範圍。
而在展館裏的Art Statement項目裏,更是不大不展出的。日本藝術家Takashi Murakami展出了重達8 公噸,高5.5米的雕塑「Oval Buddha」,開幕禮中,作品就以八百萬美金被買走了。另一巨型作品是瑞士藝術家Thomas Hirschhorn的「Hotel Democracy」,44間客房以報章雜誌作為牆紙,報導的新間及裝置的內容都是以一個個爭取民主自由的故事為主題。而我最感興趣的,是簡約藝術家Carl Andre於生前創作的裝置作品「With Lament for the Children」(1975/1996)。一百件18 x 8 x 8吋的水泥塊平鋪十行,簡單的概念、嚴謹的設計,冷靜得幾乎不近人味的風格與它的題目呈現衝突。
在Carl Andre的這件作品中,「大」也成為了一種必須,只有大,才能看到它的線條和構圖;只有大,才能使觀察感受到它的落漠和蒼涼。這,正正是minimalism 的完美呈現。
圖片說明︰
1. 瑞士藝術家Ugo Rondinone的12座面具雕塑作品 – 「MOONRISE.east」, 2007
2. 前方︰奧地利藝術家Thomas Baumann的裝置作品「WAK – 潛進水裏」, 2008 旁邊為美國概念藝術家Roxy Paine的作品「Inversion」,2008
3. 瑞士藝術家Thomas Hirschhorn的「Hotel Democracy」, 2008
4. 日本藝術家Takashi Murakami的巨型雕塑「Oval Buddha」, 2007
5. 簡約藝術家Carl Andre的裝置作品「With Lament for the Children」(1975/1996)
1 comment:
very good article! i'd link it in my blog
wai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