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丁燕燕
圖文提供 / 紐約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原文刊載於「明日風尚」2010年4月號
「…缺憾是作品的一部份,極富詩意的… 為此,你需要一部劣質相機。」
捷克藝術家Miroslav Tichý如此評價自己的攝影作品。
當你第一眼注視這些黑白照片時,你會說不出個所以。它們影像模糊,製作粗糙簡陋,不是起了角就是茶漬斑斑,有的甚至清晰地留著輕視的腳印。相片朦朧地呈現一個接一個的女性身體,背影、側身、半裸,更多的是比堅尼掩蓋不住的胴體。相片的主人似乎有「戀腿癖」,一雙雙裸露的美腿在空氣中搖晃、交叉相叠,或在陽光中放鬆地伸展著。女主角們或而獨自沉思,或而倆人細語,似乎都不為意鏡頭正對著自己。忽忽而過的掠影,連最基本的對焦、感光也談不上。如此草率破爛的陳年相片,就連業餘攝影師也不屑一顧,如今郤莊嚴地掛在紐約ICP (國際攝影藝術中心)美術館的牆上。
然而,當「她們」連群結隊地接踵而來,一百個神態,一百種美感,不加修飾地溢滿紙張,那濃得化不開的女人味直叫你屏息。這就是Tichý所創造的世界。這位對一切置之漠然的潦倒藝術家,不講究技法完美,更不追求藝術成就,他只用雙眼捕捉住他所理解的真實世界,那裡永遠矇矓不清,叫人迷失,郤充滿短暫的愉悅。影像所流露的不經意的性感,加上攝影師的偷拍手法,使它們自然而然地與「偷窺」劃上等號。但某些相片郤告訴我們,它們批判的是「監視」而非「色情」,它們叫人聯想起的,是前共產國家捷克斯拉夫的政治氛圍而非「性」。在這裡,偷拍者與其偷拍對象似有同病相憐之感。
1926年出生的Miroslav Tichý (發音 Tee-Kee),二戰後於布拉格美術學院修讀繪畫,年輕曾以德國表現主義風格加上馬蒂斯式裸女作品於藝術圈內嶄露頭角,但一連串的政治整肅及精神崩潰,使他斷送了大好前程。最嚴重的一次是1957年的布拉格年展,他的作品因政治敏感而被拒展出。之後的四十年內,Tichý再沒參加任何展出。政治不妥協加上精神病記錄,使Tichý不斷受到騷擾和迫害,被關進精神病院多年,工作室也於1972年被沒收。
Tichý因流落街頭而更激發創意。他每天帶著自製的相機在生活的小鎮Kyjov(捷克南部)流連,他尤其鍾情於游泳池、公車站、教堂前的小廣場、學校的停車場及沙灘、叢林等地點,遠距離觀察女人的活動。這些活生生的女性,填補了多年來被「清理」的裸體模特兒。雖然他行蹤古怪,衣衫襤褸,但大家似乎都習慣了他的存在,很放心地任由他在周遭遊走。就如某些照片中女主角直率的表情︰「你看,那糟老頭又來了。」的確,大部份人都不相信他的「相機」裡有菲菻,甚至不認為那是一部能拍出照片的相機。他的相機是世上最原始、最簡陋的攝影器材,零件都是從垃圾場找來的 -- 鞋盒、厠紙筒、拆下來的褲頭橡筋、膠紙、啤酒蓋等,鏡頭是用沙紙、牙膏及煙灰抛磨過的塑膠玻璃,需要長鏡時,就套上拾回來的望遠鏡。相片沖晒亦是山寨式,從藥房買來的藥水加上拾回來的廢卡紙。他每天有三捲菲菻的限額,就如在進行個人版的監視行動般,把Kyjov的女性攝進照片中。但他從不為相片作記錄,大部份照片只能概括地寫上「Kyjov, 1960s - 1980s」。
Tichý孤單地渡過了六十個年頭,他孤獨地工作,以最粗暴的方法對待他的相片。相片的破爛不堪,就如藝術家本身委靡不振的精神狀態,同時反映了他對女性的蔑視。據說,Tichý 喜歡叫人把相片扔在地上踐踏。然而,他亦喜歡為個別相片手製美麗的框架,一層套一層的卡紙邊,是藝術家畫上的線條花紋,使它們儼如裝錶在奢華畫框中的古典人像油畫。有時,他還會為影像加上線條,更清晰地勾勒出人物的形態。
1981年,他的世侄Roman Buxbaum結束了多年在瑞士的流亡生活,搬到Kyjov並連絡上舊朋友。Buxbaum是一位藝術家兼精神科醫生,當他看見這些相片正被用來墊啤酒瓶、燒「相」取暖時,他立即負起拯救作品的當急任務。在Buxbaum的幫助下,Tichy Ocean Foundation於2004年成立,致力保護及推廣Tichý的作品。同年,Tichý要將80歲時,著名策展人Harald Szeemann看到了Tichý的作品,並把它們帶到西班牙Seville雙年展中,2005年在法國艾爾國際攝影展中獲得「最佳新人奬」。自此,Tichý的作品極速進駐世界各地重點美術館及畫廊,包括2008年巴黎龐畢度中心舉行的大型回顧展。
Tichý對自己今天的成就毫無興趣,亦從不出席或參與展覽活動。他的一生好像都活在藝術世界以外,但細看他的作品,我們會發現他的私人世界與當代國際藝壇其實很接近。他與歐美多地的藝術潮流擁有類近的美學觀點,如德國藝術家Gerhard Richter的矇矓美、美國藝術家Richard Prince的小報名人偷拍相片,如若把他的作品放置在冷戰時期的政治氣氛中,其政治顛覆意味及對政治宣傳的嘲諷,又剛好成就了當時的政治波普風格。
今天,當我們在嶄新的美術館空間看到這些作品時,不忘想像一下它們原來是如何在那骯髒簡陋的小穴裡陪伴某個被遺忘的老頭渡過了五十載。
Miroslav Tichý
展期至5月9日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1133 Avenue of the Americas at 43rd Street
Caption:
Pic 1: Roman Buxbaum, Miroslav Tichý, 1987, © Roman Buxbaum
Pic 2 - 4: Miroslav Tichý, Untitled, n.d.© Foundation Tichy Ocean
1 comment:
Thanks for introducing his work! i am amazed by his handmade camera!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