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April 2006

讀者的信

讀者的信

編輯先生︰

翻閱4 月號的 am post 中介紹畫家常玉的文章, 作者認為他「未能把握時機, 以致慢慢被畫商孤立, 最終晚年潦倒。」

作者的評語叫人想起 <紅樓夢> 中寶釵勸寶玉追求功名的情節, 又或者認為張愛玲死時身邊一個親人也沒有因此非常可憐的庸俗評語。

子非魚, 焉知魚之樂? 當事人也許求仁得仁

康xx 》


給讀者的信

康女士︰您好﹗

很高興收到您的回應,謝謝您﹗

您的意見一針見血地刺到中國藝術發展上的核心問題,再放大一點來說,是東西方藝術不同處之其一。

康女士文學修養高,想必藝術方面亦是同樣學識淵博。為了說明問題,請別介意我在這裡拋拋書包。中國繪畫由元明以降即以文人畫為主導,有「人如其畫、畫品即人品」的道德要求,這些仕人不以畫家自居,更不會賣畫。反之,西方或今天我們所說的「全職畫家」,在中國藝術史上被稱為工匠,社會地位低微,因為他們賣畫維生,題材貼近民眾。漸漸形成了中國人眼中清高和庸俗的對立。但我們不要忘記,這些文人畫家毋需以賣畫維生,故文人畫脫離商業價值,至於全職畫家,有商家出價買畫,賣嗎?當然賣。

如果我們參照西方藝術史,這簡直就是一個戰場,誰不想成名?只要不違背理想、不出賣良心,為自己爭取最大的成就,並沒有不妥。贊助商和收藏家在東西方藝術史上有著很不一樣的演繹和位置。在西方,由文藝復興至當代藝術,藝術買賣、收藏、委約,是最正常不過的事,這些活動對藝術的發展是肯定。當然,我不是要褒揚誇大他們的貢獻,畢竟部份收藏家只看到「投資」和「發財」這幾個字,而一些沒有原則的藝術家只懂向畫商獻媚,這又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另一個大問題。我想說的是,大家何不開放點,以平常心接受藝術家和畫商之間的關係。其實,藝術的光環不早就被Karl Marx 和 Baudelaire等不同的理論、流派摘下了嗎?

說回常玉,您所引的這句說話,是同段文字「三十年代對常玉來說是重要的時刻,本來他大有機會在西方藝術史上佔一席位,可惜他的公子哥兒脾性使他失去了多個機遇,最終落得兩袖清風」的回應。當年常玉的主要畫商是Pierre-Henri Hoché,他是二十世紀的最重藝術收藏家之一,同時還是畢卡索、馬蒂斯等人的主要贊助人。常玉還是在他的鼓勵和贊助下開始作油畫創作,所以商業活動亦有它積極的一面。常玉投入巴黎的藝術生活,加上他西化的性格,當然明白亦樂於參與這個商業運作,他甚至在給友人Johan Franco 的信中埋怨畫商買得太少畫。如 1932年,他寫到︰「Mon marchand m'achète très peu. C'est a cause de la crise. Je n'ai présque plus de quoi vivre. Je ne sais plus quoi faire. (我的畫商買得太少我的畫了,這是因為經濟大蕭條。而我已經無法子生活了,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做為一個愛他的畫的人,讀他的信時,很是心傷。我們簡直不能想像他是如何捱過二戰的。

因為雜誌篇幅有限,未能詳細說明。如果康女士不介意的話,我可以在這裡說得仔細些。

常玉生活困頓,後來由Johan Franco 每三個月給他五百法郎生活費,讓他可以繼續創作。Johan Franco 不是富有的收藏家,他是一個作曲家,是梵高的表親。他以朋友的身份資助常玉,並引介他給荷蘭的畫廊,雖然最後並不太成功。常玉在1936年後,有一段時間沉迷在發展他的「乒乓 -- 網球」生意,興高采烈地相信自己要發達了,他還去了紐約兩年,準備發展這項運動,後來失意而回。這我們又看到常玉可愛、創新和有開拓精神的一面。到晚年時,他在一間傢俱店當藝術油漆工人維生,而他的最後一個寒冬,是靠席德進離開巴黎時轉送給他的舊大衣過冬。要生活得decent,是人的最基本要求,尤其是一個對人性尊嚴有要求的藝術家,如常玉。所以,當年常玉亦很想成功,而且並不鄙視畫商,只是他吊兒郎當,老是不準時完成作品,當時的畫商稱他為 "a terrible kid",後來才慢慢疏遠他。反而另一位旅法畫家 潘玉良就真的不願意和任何商業畫廊簽約。誰高誰低這問題並不存在,只要作品好,就是好畫家。對不對?

當我們把「名利 = 庸俗 / 窮困 = 清高」 這條公式套在藝術家身上時,這是很不公平的期望,亦是很不實際的想法。試想,如果藝術家的形象如醫生、律師般,父母還會反對他們的小孩當藝術家嗎?所以為甚麼從事藝術創作,就要「捱死一世窮」?如果我們的藝術生態健康一點,將有更多、更豐富的作品出現。

還有一點要提的是常玉的死。到底他是死於意外,還是自殺,現在已經沒有人能說得清。常玉死時才66歲,試想,如果他當年是因為貧病交迫而自殺,而今天他的一幅油畫價格是一千萬法郎,我們還可以對想成名的常玉說,「你要清高而窮困才稱得上是藝術家」嗎?

康女士您提出的意見是一個很艱深的議題,亦是我思索良久的問題。今天謝謝您給予我這個機會整理、反省和分享。藝術之路的確很難走,需要很堅定的意志和毅力去實踐。今日我們有緣在大氣層裡討論,這亦是藝術分享之美。

您可以直接電郵給我的。同樣期待您的指點和分享。




安康﹗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丁小姐:
我越來越佩服你啦。真的很想可以見到你出書的一天,一定能有一番作為的。

昨天在地鐵又多了一本免費刊本,名字好似叫Metropop,今期主題以中國前擭應N:毛主席肖象來講,順便一提北京那個798藝術區。這刊物似乎有一點藝術文化味道,一打開就是每日節目推介,推介的節目中有本地劇場、音樂會、電影,就連汕頭大學藝術系招生日都有。又訪問了毛俊輝等本地藝術家,我即時想起你,這可能是你另一個地盤,但一看下期預告,是法國新派生活...我想可能又遲了一步。

jess

Anonymous said...

this is great!!!

you should have written more on related topics.